對於洗腎史在5年以內的腎友,大都有貧血、高血壓、 或於洗腎過程中抽筋、掉血壓,便秘、皮膚癢、B肝或C肝的感染、 對於洗腎的檢驗報告懵懵懂懂, 什麼是 Glucose AC, GOT, GPT, Alk-pase, CHOL, TG, Albumin, HcT, WBC, RBC, Ca, P, K, KT/V, i-PTH…, 各代表些什麼意義, 多數腎友都不了解,也不想知道,只想一切交給醫生就可以, 而忽略了很多自身該注意事項。 依本人洗腎經驗,覺得病人應多了解自己的病情, 並隨時與洗腎室醫生溝通,畢竟他(她)是你最常接觸的醫師, 儘可能把洗腎所產生的狀況降到最低。 普遍說來,病友洗腎時期不久,所產生的併發症也較少。

  對於洗腎超過5年甚至於25~30年的腎友,併發症就會較多。 典型如類澱粉沉積的骨頭病變、腕隧道症候群造成手指麻痛、 週邊神經病變造成腳步無法休息症候群,兩腳常常於睡眠時不自主抖動, 或於洗腎時不斷的抖動以減輕神經病變引起的膝蓋酸麻感覺, 與及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所造成骨頭痛、皮膚癢、血管鈣化、焦慮、失眠、 甚至引起心臟病變而大大增加死亡機率。 一旦腎友有這些症狀產生,往往須要很長時間治療, 而治療效果也不會很好,生活品質也變得較差。 每天除了須要嚴格控制飲食外, 更須要配合醫院的高價自費的血液透析技術, 如HDF透析(健保不給付),而每次透析時間也須要從4小時延長到5小時甚至於6小時, 以確實達到所謂的洗腎要洗得乾淨。

  總括而言,洗腎雖是尿毒症病人治療的主要方式, 但還是有著許許多多併發症狀有待病人的配合以減輕痛苦。 筆者依多年洗腎經驗提供一些方法供大眾腎友參考。

  • 營養要足夠:多食用動物性蛋白補充養分,白蛋白(Albumin)保持在4.0

  • 膽固醇(CHOL)與三酸肝油酯(TG)須控制好: 少食用內臟,洗腎中避免任意施打葡萄糖液, 每週必須要有三次以上的和緩運動,每次須超過40分鐘, 如此便可降低心臟病變發生的機率。

  • 鈣(Ca)磷(P)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: 控制原則是

    (1)少吃高磷食物,如動物內臟、雞蛋黃、酵素、豆類、 乾果類食物、咖啡、濃茶、濃高湯均屬於高磷食品, 高磷食品的食譜必須牢記。

    (2)搭配磷結合劑使用,如碳酸鈣、醋酸鈣、RENAGEL(健保不給付), 於食用三餐或點心時,必須依照醫生指示確實服用藥物以降低血中磷濃度。

    (3)選用適當人工腎臟(AK)並確實洗腎,每週三次, 每次4小時以上是必要的,如果經濟許可的話, HDF 是不錯的選擇。 鈣磷的乘積最好能維持小於55(Ca x P < 55), i-PTH的檢驗值長期維持在150到300之間, 如此便可以減少非常多的洗腎併發症。

  • 鉀離子(K)的控制:鉀離子大都存在於綠色的蔬菜與水果當中。 血鉀離子濃度太高會影響到心臟, 通常數據高過5.5時醫師一定會給你(妳)口頭警告, 再高,身體就有可能感到不舒服,必須仰賴藥物治療或立即洗腎來減輕症狀。 於食用蔬菜時,最好先經熱水燙過再食用。 市面上的水煎熬中藥,大部份也含有高濃度鉀離子,食用時不可不注意。

  腎臟移植(換腎)是尿毒症患者除了洗腎以外,另一不錯的治療方式; 也是多數腎友長期排隊等待、夢寐以求的治療方法。 只可惜國內礙於法令,器官來源有限,能夠得到換腎治療的腎友並不多, 並且對換腎的瞭解也很有限。 甚至也有一些器官捐贈者的家屬,因不瞭解換腎後腎友之狀況而有些誤解。 筆者曾經側面聽到,有些器官捐贈者家屬認為:腎臟已經給你(妳)了, 換得也很成功,怎麼不見你(妳)出來做公益活動,為社會大眾盡一份心力。

  如果你(妳)沒有換過腎,或者你(妳)換過腎但時間很短, 我想你(妳)可能真的不清楚換過腎的腎友心路歷程。 本人於78年12月洗腎,很幸運的, 我有機會於80年6月在林口長庚醫院朱聖賢主任主刀做腎移植手術。 術後,本人積極參與長庚腎移植聯誼會(現改名為長庚生命之光聯誼會) 與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多項器官捐贈宣導活動, 同時每年以長庚器官移植病友參加台塑企業運動大會。 在換腎期間,因無須定期至醫院報到洗腎, 有較多的時間可彈性運用,也因此再為公司所重用, 多次代表公司出國開會、商討工作上需求, 一直到88年10月,才因腎臟排斥而重回洗腎一族。

  常常會有人問到,是洗腎好還是換腎好? 這個問題也常是洗腎病友在談論,也常會拿這個問題請教醫師。 當然,不同的醫師會有不同的想法,當然答案也不盡相同, 洗腎病友也因不同的醫師與本身洗腎時間的長短而有不同的想法, 隨著時間的不同,病友也常會有不同的想法。 對於洗腎,本文前段已有敘述; 關於換腎,本人也將提供意見供大家參考, 同時也希望一些器官捐贈者家屬,社會公益熱心人士,與尿毒症腎友, 大家能夠了解並對移植患者有一些基本認識。

  下列一段話是本人從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94年9月35期會刊所摘錄, 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腎臟科吳麥斯主任所寫『迎接我的新腎活』………

  腎臟移植是很不錯的治療,簡單來說就是, 治療後腎友可以回到幾乎和以前一樣的生活, 不用一週三次血液透析治療或每日四次的腹膜透析治療, 生活品質大幅改善,骨頭病變、神經病變、 皮膚的色素沉澱和生育能力均可同時獲得很好的改善。 但是移植腎總比不上我們自己的腎臟,為了防止排斥, 腎友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,這些藥物有著各式各樣的副作用, 例如:腎毒性造成腎臟功能減退; 神經毒性造成手腳不能自已抖動; 血液毒性造成貧血,白血球、血小板減少; 肝毒性造成肝功能受損;骨骼毒性造成骨質疏鬆; 而且使腎友更容易感染和容易得到癌症。


  腎臟移植(換腎)看起來是不是很可怕, 又是肝臟受損,又是癌症,有一好就沒兩好, 腎臟好了卻又多出許多後遺症,這讓多數腎臟病友無所適從, 也不敢下定決心去排隊等候換腎。 但是如果你(妳)多去接觸它、了解它、其實也沒那麼可怕, 並非每位換腎病友都會如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祐腎內科診所 的頭像
    祐腎內科診所

    祐腎內科診所的部落格

    祐腎內科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